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30年重逢相見歡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這是一個關於兩個年紀相加超過一百八十五歲,好友相隔卅年再重逢的故事。
  今年農曆年前,正當全家人歡天喜地為父親歡慶九十三歲耆壽之際,他接到了一封來自彰化的書信。原來是一位他在河南安陽讀師範學校時的同窗——喬學忠叔叔,捎信給他,隨信附上一本喬叔叔的傳記,送給父親的原因是深感大家年歲已高,父親是少數仍可共鳴的知己,因此寄書相贈;只是父親因眼疾關係,未能一睹這本與他前半生息息相關的書。
  書裡,喬叔叔提到他民國三十五年在河南安陽師範學校讀書,但因國共內戰,開始當流亡學生的一些回憶。民國三十八年,大陸遭赤化,他們被迫從廣西進入越南,後來繳械予法國人後,被留置在富國島,直到民國四十二年回到臺灣。
  他敘述逃亡的艱困情景,與在富國島胼手胝足的日子,跟我從小由父親口中得知的訊息大致相同。「因為了解,所以珍視」,讓我興起讓他們見面的念頭。
  據我小時候的印象,父親是個喜歡接待友人來家中喝茶寒暄的人;每到過年,更會翻開他的電話簿,一一打電話給友人問候恭喜、聯繫情感,然而近二十年來,他的朋友、同鄉逐漸凋零,加上他的身體退化,耳不聰、目不明,已視打電話為畏途。
  「現在打電話,電話那頭傳來的都是不好的消息,不想再打了!」少了可以跟好友電話聯繫情感的管道,生活變得單調,人又封閉,我知道他很無奈,但也無計可施。如今喬叔叔的出現,讓我覺得應該為他們安排相見,我告訴父親我的想法,他也一口就答應了。
  因為喬叔叔有嚴重耳疾,所以與他兒子聯繫,他亦同意我的安排,於是我們敲定見面的日期。父親歡喜之餘要我買份見面的禮物,他也準備了一個紅包要給喬叔叔。其實他們在三十年前曾見過一次面,過程已經模糊,但父親一直惦記那天喬叔叔下餃子請他吃,迄今仍念念不忘,我想這也是他為什麼想見喬叔叔一面的原因。
  當天我與母親陪著他從臺中南下彰化,一個小時不到,便讓他們再次重逢。見面的當下,喬叔叔牽著父親的手進入屋內,那種真摯的情感教人動容!相隔三十年的再見面,此時無聲勝有聲。
  因父親的眼疾以及喬叔叔的耳疾,他們幾乎無法溝通,因此整個過程都是由我及他兒子代為溝通,再藉著筆談,倒是還能說上一些話、談到幾個人;除了往事,現在能談的就是孩子、孫子的狀況,兩人興致來時,各自表述,時而感慨、時而風趣,爽朗的聲調,讓這次的見面增添不少樂趣。
  別離時,兩人互道珍重,約定再見,彰化至臺中相隔不過卅公里,相較當年他們從富國島坐船到高雄花了十天的時間,根本不足為道。
  流亡學生的一生,雖是大時代下的悲劇,然而他們可以選擇不要成為劇裡的主角,華麗轉身,將哀愁留在過往。
  七十年前的流亡學生,目前雖都垂垂老矣,但他們的故事仍然發光發熱,讓後人繼續傳頌。
  【作者速寫】程懷德,目前在教育界服務。父親程耀武,河南省臨漳縣人,為三萬滯越軍民之一,民國四十二年從越南富國島返回臺灣。
 
(點閱次數:642)